拼音xiāng shòu
注音ㄒ一ㄤ ㄕㄡˋ
⒈ 互相接纳。
⒉ 相继,交替。
⒈ 互相接纳。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
郑玄 注:“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託也。”
贾公彦 疏:“相受者,閭胥使二十五家有宅舍破损者受寄託。”
⒉ 相继,交替。
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
词语“相受”的意思是相互接受、相互承受或相互交往。
康熙字典解释:
相受,相承也。谓互相承受,如水之相受。
出处:
“相受”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具体出处难以确定,它可能来源于古代的文学、哲学或宗教著作。
同义词:
相承、互受、相接、相容
反义词:
相拒、相离、相背
相关词语:
相承、相接、相容、相合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相受”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成语或俗语,如“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等,这些成语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接受、相互扶持的关系。
造句:
在这次合作中,双方都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彼此相受,共同完成了项目。
这个句子中,“相受”表示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相互接受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共同克服困难,达到了合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