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í

卜揆


拼音bǔ kuí
注音ㄅㄨˇ ㄎㄨㄟˊ

卜揆

词语解释

卜揆[ bǔ kuí ]

⒈  测度谋划。

引证解释

⒈  测度谋划。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故知经始之义,卜揆之功,经百王而不易,无一日而可废也。”

分字解释


※ "卜揆"的意思解释、卜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卜揆”的意思:

“卜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占卜和审度,即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审度事情的发展趋势。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卜揆”条目的解释为:“占卜,审度也。见《周礼·春官·卜人》。”

出处:

“卜揆”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卜人》,其中记载了古代官员通过卜揆来预测国家大事和民间吉凶。

同义词:

占卜、审度、预兆、窥测、揣摩等。

反义词:

盲目、草率、轻率、冒失等。

相关词语:

占卜、卦象、易占、卦辞、爻辞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卜揆”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左传》、《史记》等,常常可以见到通过卜揆预测未来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皇帝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往往会进行卜揆,以听取天意,确保决策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