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迹


拼音lǚ jì
注音ㄌㄩˇ ㄐ一ˋ

繁体履跡

履迹

词语解释

履迹[ lǚ jì ]

⒈  参见:履迹,履迹。

引证解释

⒈  见“履迹”。亦作“履跡”。

⒉  谓踏着前人的足迹。指承袭祖业。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躡基履迹,播德芳声。”

⒊  足迹。

南朝 陈 何楫 《班倢伃》诗:“履迹随恩故,阶苔逐恨新。”
唐 岑参 《长门怨》诗:“緑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

⒋  事迹。一本作“履迹”。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集>序》:“余读其诗,稽其平生之履跡。”

分字解释


※ "履迹"的意思解释、履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2005年后,我游历渐多,履迹所到之处免不了赠答、免不了吟哦,雪泥鸿爪是也,敝帚自珍亦是。


AI解释


词语“履迹”的意思:

“履迹”指的是留下的脚印或足迹,常用来比喻留下的行动痕迹或影响。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履”字有行走之意,“迹”字有脚印或痕迹之意,所以“履迹”合起来即指行走的痕迹。

出处:

“履迹”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尤其在诗词中,用来表达行走留下的痕迹。

同义词:

足迹、脚印、行踪、痕迹

反义词:

无迹可寻

相关词语:

足印、行径、痕迹、足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履迹”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现代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白日依山尽”可以联想到“履迹”,因为诗人行走在山间,留下了行走的痕迹。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这段时间的辛勤努力,他们终于在山顶留下了坚实的履迹,庆祝着自己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