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郎

词语解释
议郎[ yì láng ]
⒈ 官名。汉代设置;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汉秩比六百石。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晋以后废。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汉 代设置;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 汉 秩比六百石。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 晋 以后废。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
《晋书·山涛传》:“除议郎,帝以 涛 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牀帐茵褥。”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七:“长兄专城居,仲兄为议郎。”
国语辞典
议郎[ yì láng ]
⒈ 职官名。秦代设置,掌论议,晋以后废除。
分字解释
※ "议郎"的意思解释、议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议郎”:
意思:
“议郎”是中国古代官名,属于郎中的一种,是东汉至北齐时期的官职,主要负责参与朝廷的议政和顾问工作。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议郎”条目可能解释为:“议,讨论也;郎,官名。议郎,官职名,掌议论朝政。”
出处:
“议郎”的官职最早出现在东汉,具体出处可追溯至《后汉书·百官志》。
同义词:
议官
议宾
反义词:
无具体反义词,但与“议郎”相对的官职可能是那些不参与议政的官职,如“郎中”等。
相关词语:
郎中
议政
顾问
官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议郎”作为一个官职,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士人参与朝政,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场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许多有才学的士人渴望成为议郎,以便在朝廷中为国家大事献言献策。
相关词语
- láng píng郎平
- lián xí huì yì联席会议
- dòng yì动议
- wǔ yì武议
- láng qián郎潜
- zhuàng mìng láng撞命郎
- yì yuán议员
- yù jié láng玉节郎
- yì lùn fēn fēn议论纷纷
- diàn huà huì yì电话会议
- miào yì庙议
- xié yì协议
- bù kě sī yì不可思议
- jiàn yì建议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láng jiāng郎将
- nǚ láng女郎
- yuán zhuō huì yì圆桌会议
- huì láng会郎
- miàn yì面议
- hé yì合议
- jué yì决议
- bàn gōng huì yì办公会议
- yì jué议决
- zhù zuò láng著作郎
- cān zhèng yì zhèng参政议政
- yì huì zhì议会制
- cóng yì láng从义郎
- yù láng玉郎
- tiě yī láng铁衣郎
- yì huì议会
- kuò dà huì yì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