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

对句


拼音duì jù
注音ㄉㄨㄟˋ ㄐㄨˋ

繁体對句
港台當代音樂

对句

词语解释

对句[ duì jù ]

⒈  原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魏晋以来,文人学士讲究声韵骈俪,对句在形式上渐趋格律化。近体诗兴起后,因称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为对句。

⒉  指对联。

引证解释

⒈  原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 魏 晋 以来,文人学士讲究声韵骈俪,对句在形式上渐趋格律化。近体诗兴起后,因称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为对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张华 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 刘琨 诗言‘ 宣尼 悲获麟,西狩泣 孔邱 ’。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駢枝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⒉  指对联。

《西游记》第四四回:“殿门前掛一联黄綾织锦的对句,綉着二十二个大字,云‘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餘年。’”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对联》:“尝见有人写对句云:‘拳石画临 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爱其工巧,不知为何人之句。”

国语辞典

对句[ duì jù ]

⒈  本指古诗文中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后因对格律骈俪的要求,至近体诗兴起时,乃用以指律诗中间两联须相对仗、讲平仄的句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分字解释


※ "对句"的意思解释、对句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位并对句町发动长达15年的战争,迫使大量句町军民南迁。

2.扼要地阐述了法语中表示原因的多种方法、特征和途径,并列举典型例句以解析不同的原因表示法对句子产生的不同影响。


AI解释


词语“对句”:

意思:对句是指两个或多个句子相互呼应、对应,表达相似或相对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对句常用于对联、诗词等形式,通过对比、映衬,增强表达效果。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直接出现“对句”一词,但“对”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中包含有“相对”、“对应”之意,可以理解为与“对句”概念相近。

出处:

对句的用法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对联、诗词等文学形式中。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通过对比“离离原上草”与“春风吹又生”,形成对句。

同义词:

对仗、对偶、对答、对答如流等。

反义词:

无固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不对仗”、“不对应”等。

相关词语:

对联、诗词、骈文、对仗工整、对答如流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对句的趣味故事,如“对联大会”等节目,通过选手对答对句来展示语言才华。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寓意吉祥的对联,如“福满人间春常在,家和万事兴兴旺”,这是一副典型的对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