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é

谪籍


拼音zhé jí
注音ㄓㄜˊ ㄐ一ˊ

繁体謫籍

谪籍

词语解释

谪籍[ zhé jí ]

⒈  亦作“谪藉”。

⒉  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謫藉”。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某一辞朝列,二十三年。虽转郡符,未离謫籍。”
宋 秦观 《治势下》:“登老成於散地,擢忠鯁於謫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邹奕等诗文》:“今僕在謫籍中,年益以衰,身益以困,无復求伸之日。”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手持謫藉示上帝,欲追岁星归大荒。”

分字解释


※ "谪籍"的意思解释、谪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谪籍”的意思:

谪籍,指古代官员因罪被贬谪,被编入特定户籍,限制其活动范围,以示惩罚。在古代,官员被贬谪后,其家属也会被迁往特定地区居住,这种户籍称为“谪籍”。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谪籍”的解释为:“谪,贬也。籍,户籍也。谪籍,谓贬官后,其家属亦迁往贬所之户籍。”

出处:

“谪籍”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汉书·地理志》中就有相关记载。

同义词:

流放、贬谪、放逐、贬官

反义词:

升迁、提拔、晋升

相关词语:

贬官、流放、迁谪、贬谪之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谪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贬谪相关的典故。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白居易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琵琶行》等。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因言获罪,被贬谪的悲惨命运。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时期,李大人因贪污腐败被皇帝贬谪,全家被编入谪籍,迁往边疆地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