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词语解释
茯苓[ fú líng ]
⒈ 中药名。别名云苓、白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色,包含松根的叫茯神,都可入药。
英tuckahoe; poris cocos;
引证解释
⒈ 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用以入药,有利尿、镇静等作用。
引《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高诱 注:“茯苓,千岁松脂也。”
唐 贾岛 《赠牛山人》诗:“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 老君 经。”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医方》:“茯苓久服之,颜色悦泽,能灭瘢痕。”
清 陈维崧 《洞仙歌·题<采芝图>为顾卓侯赋》词:“戏劚茯苓归,封寄 轩辕。”
国语辞典
茯苓[ fú líng ]
⒈ 植物名。多孔蕈科孔蕈属。成块状,形似甘?,大如拳,皮黑而皱,肉白微赤,寄生于山林中腐朽的松树根上,可用人工繁殖。多分布于我国北、中、南等地。采集后阴干可入药,具有解热、安神等功效。也作「伏苓」、「伏灵」。
英语Wolfiporia extensa (a wood-decay fungus), fu ling, tuckahoe
德语Poria cocos Pilz (S), Goldkeule
法语Pachyme
分字解释
※ "茯苓"的意思解释、茯苓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大雪时节,防寒保暖;晨喝热粥,梳理脾胃;搓搓手心,血液循环;按摩鼻翼,病菌不染;午晒太阳,浑身舒坦;茯苓大枣,温补当先;远离暖壶,调养自然。
2.香体露:蕴含水解的珍珠、白茯苓精华、VE、Vc、胶原蛋白、霍霍巴油等多元活性,营养滋润、美白、滑爽舒适。
AI解释
词语“茯苓”:
意思:茯苓是一种中药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痰饮、泄泻、心悸、失眠等症。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茯苓被收录在“艹”部,页码为第6页,解释为:“茯苓,菌之有核者,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治水肿、痰饮、泄泻、心悸、失眠等。”
出处:《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了茯苓的药用价值。
同义词:茯神、白茯苓、松茯苓等。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从功效角度考虑,如“利水渗湿”的反义词可以是“敛水固湿”。
相关词语:茯苓汤、茯苓饼、茯苓酒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茯苓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白蛇传》中白素贞与许仙的故事,白素贞为了救许仙,曾化身为茯苓仙子,以茯苓仙丹治愈了许仙的疾病。
造句:在中医的指导下,她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茯苓汤,身体的水肿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关词语
- fú líng茯苓
- fú líng茯苓
- cān líng参苓
- niè huá líng聂华苓
- fēng shù líng枫树苓
- zhú líng竹苓
- shěn xī líng沈西苓
- diāo líng雕苓
- fú shén茯神
- zhū líng猪苓
- zhēn líng榛苓
- fù líng zhě负苓者
- xī líng豨苓
- tóng zhǐ líng童芷苓
- sī líng丝苓
- líng líng xiāng蕶苓香
- chuī líng吹苓
- fú líng伏苓
- fú líng茯蕶
- fú líng zhī伏苓芝
- tǔ fú líng土茯苓
- tǔ fú líng土茯苓
- líng luò苓落
- líng tōng苓通
- fāng líng芳苓
- líng ěr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