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ǎo

芦莩


拼音lú piǎo
注音ㄌㄨˊ ㄆ一ㄠˇ

繁体蘆莩

芦莩

词语解释

芦莩[ lú piǎo ]

⒈  芦苇内壁的薄膜。

引证解释

⒈  芦苇内壁的薄膜。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唐 孔颖达 疏:“熊氏 云:‘按吹灰者,谓作十二律管,於室中四时位上埋之,取芦莩烧之作灰,而实之律管中,以罗縠覆之,气至则吹灰动縠矣。’”

分字解释


※ "芦莩"的意思解释、芦莩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芦莩”:

意思:芦莩是指芦苇或苇草的枯心部分,也可以指芦苇的枯萎的茎。在中医中,有时也用来指某些药用植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芦莩”条目的解释可能会提到它是指芦苇的枯心,但在具体的解释中,由于历史文献的多样性,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述。

出处:

“芦莩”这个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尤其是在《诗经》等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提到。

同义词:

芦心

芦苇心

莲蓬

反义词:

芦苇

芦草

相关词语:

芦苇丛

芦苇荡

芦苇花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芦莩”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不是很常见,但可以想象,与芦苇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可能间接关联到这个词。例如,“芦苇荡里藏身”可能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藏匿在芦苇丛中。

造句:

夏日午后,小明沿着河岸行走,望着一片片芦莩随风摇曳,不禁想起了儿时在芦苇荡中嬉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