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试策


拼音shì cè
注音ㄕˋ ㄘㄜˋ

繁体試策

试策

词语解释

试策[ shì cè ]

⒈  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有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有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会《颜氏》博士缺, 玄 试策第一,拜为博士。”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 武德 四年,復置秀才、进士两科,秀才试策,进士试诗赋,其后秀才合为进士一科。”
清 黄宗羲 《论文管见》:“如 丁乾学 主 江西 试,以试策犯时忌削籍。”

分字解释


※ "试策"的意思解释、试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试策”的意思:

“试策”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对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试点、试验的策略或方法。在古代,它也指科举考试中的策问,即要求考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试策”的解释为:“试策,试验之策也。或试问之策。”

出处:

“试策”的出处较为广泛,既可以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问,也可以指现代政策、措施等的试点或试验。在古代文献中,如《汉书·董仲舒传》中就有“试策以观其能”的记载。

同义词:

试验

试点

试问

考验

反义词:

放弃

采纳

推行

执行

相关词语:

策问

策论

策划

策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试策”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在政策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有关“试策”的讨论和案例相对较多。例如,某个城市在实施新交通法规前,可能会进行“试策”,即在部分区域或时段内先行实施,观察效果后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在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时,首先在几个城市进行了“试策”,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