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

词语解释
通识[ tōng shí ]
⒈ 学识渊博的人。
⒉ 学识渊博。
⒊ 指广博的知识。
引证解释
⒈ 学识渊博的人。
引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詎乃浅。”
唐 孟棨 《<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闕漏,访於通识,期復续之。”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
⒉ 学识渊博。
引《魏书·儒林传·陈奇》:“高允 与 奇 讎温古籍,嘉其远致,称 奇 通识,非凡学所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説(张説 )之通识,过於 魏徵。”
⒊ 指广博的知识。
引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
国语辞典
通识[ tōng shì ]
⒈ 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例如:「通识课程」。
分字解释
※ "通识"的意思解释、通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以管窥之见,期抛砖引玉,呼吁引起有关部门对通识教育在高等学校课堂的重视,为更好的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2.现在很多所大学都发现了学生只沉陷于专业的弊病,开设了通识教育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AI解释
词语“通识”的意思:
“通识”指的是对事物有广泛的了解和认识,通常用于形容人的知识面广博,理解能力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通”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通晓,懂得”,“识”字则解释为“知识,认识”。因此,“通识”在《康熙字典》中的含义应为“通晓各种知识”。
出处:
“通识”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通”和“识”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用于形容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同义词:
博学、博识、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等。
反义词:
无知、孤陋寡闻、浅薄等。
相关词语:
通晓、知识、学识、见识、智慧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通识”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通识哥”的网友。他因为在网络上分享各种知识,解答网友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个故事体现了“通识”一词所代表的知识广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教授的通识能力让人敬佩,他不仅对专业知识了如指掌,还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
相关词语
- rèn shi认识
- yì shí意识
- kāi tōng开通
- tōng cǎo huā通草花
- tōng lù通路
- shí yòng识用
- tōng zhī通知
- tōng háng通航
- tōng tǐ通体
- yī tōng bǎi tōng一通百通
- tōng hóng通红
- jiāo tōng交通
- tōng xiāng mù通香木
- lù lù tōng路路通
- zhān shí沾识
- pǔ tōng普通
- tōng cháng通常
- pū lǐ pū tōng噗里噗通
- tōng lù zǐ通路子
- gōu tōng沟通
- dǎ tōng打通
- tōng tóng通同
- mù tōng木通
- jiāo yī shí bǎi教一识百
- tōng lù jiǔ通路酒
- tōng huà通话
- róng huì guàn tōng融会贯通
- tōng huà shì通化市
- tōng guāng diàn通光殿
- tōng xìn通信
- tōng xùn通讯
- qīng shí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