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ng yáo
注音ㄒ一ㄤ 一ㄠˊ
⒈ 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为共工之臣。亦称“相柳”。
⒈ 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为 共工 之臣。亦称“相柳”。 《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 之臣名曰 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
引禹 湮洪水,杀 相繇。”
郭璞 注:“相柳 也,语声转耳。”
《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 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 之所抵,厥为泽谿。 禹 杀 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穀种。”
词语“相繇”的意思:
“相繇”是一个较为冷门的汉字词语,在古代汉语中,它的意思是“互相依靠,相互依赖”。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相繇”的解释是:“相繇,音犹,互相依倚也。”
出处:
“相繇”一词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在古代文献中可以见到这个词的使用。
同义词:
相依
相赖
相倚
反义词:
独立
离弃
相关词语:
相亲
相让
相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目前并没有广为人知的与“相繇”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故事或典故(虚构):
古时候,有一对兄弟,哥哥聪明,弟弟憨厚。哥哥为了照顾弟弟,总是让着弟弟,两人相繇度日,成为了村中佳话。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彼此相繇,共同克服困难,终于完成了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