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

杼思


拼音zhù sī
注音ㄓㄨˋ ㄙ

杼思

词语解释

杼思[ zhù sī ]

⒈  犹构思。

引证解释

⒈  犹构思。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承教俾作 魏国 令公真赞,屡日杼思,不胜艰訥。”
宋 陆游 《南唐书·卢郢传》:“﹝ 徐鉉 ﹞尝受 后主 命撰文,累日未就。 郢 曰:‘当试为君杼思。’适庭下有石,千夫不得举。 郢 戏取弄之有顷……忽顾笔吏口占使书,不窜易一字。”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四:“作文叙事为最难,探抉辞旨,两须允愜,杼思过当,多遗目前。”

分字解释


※ "杼思"的意思解释、杼思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杼思”的意思:

“杼思”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词语,它指的是深思熟虑、精心构思的意思。常用于形容人对于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杼思”这个词语,但从其组成部分来看,“杼”字本义为织布时支撑经线的工具,“思”字则表示思考。因此,可以推测“杼思”在古代可能用来形容人们织布时边工作边思考的样子,后来引申为深思熟虑的意思。

出处:

“杼思”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杼轴独思”。

同义词:

深思熟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反义词:

草率从事、敷衍了事、粗心大意

相关词语:

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深思熟虑、精心构思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杼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些类似的故事。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这里的“离离原上草”就是指人们在草原上织布时,一边织布一边思考的样子。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对每一个观点都进行了杼思,力求做到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