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máo

三茅


拼音sān máo
注音ㄙㄢ ㄇㄠˊ

三茅

词语解释

三茅[ sān máo ]

⒈  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⒉  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⒊  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详“三脊茅”。

《晋书·礼志上》:“武皇帝 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

⒉  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详“三茅君”。

唐 许浑 《亡题》诗:“商岭 採芝寻四老, 紫阳 收朮访三 茅。”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 茅。”

⒊  山名。亦称 茅山、句曲山。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刘禹锡 《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 三茅。”

国语辞典

三茅[ sān máo ]

⒈  长有三棱的菁茅,为古代的瑞草。

《晋书·卷一九·礼志上》:「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

分字解释


※ "三茅"的意思解释、三茅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三茅”:

意思:

“三茅”是一个复合词,由“三”和“茅”两个词组成。“三”在这里指的是数量,表示“三个”,“茅”是指茅草,一种草本植物。在古代汉语中,“三茅”有时指三个茅草堆积起来的样子,或者是指与茅草有关的三个事物。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茅”的解释是:“茅,草名。丛生,可为茅屋之材。三茅,即三个茅草堆积。”

出处:

“三茅”的具体出处不详,但在古代文学和诗词中,偶尔会用到这个词语,表示与茅草有关的事物。

同义词:

三丛

茅堆

反义词:

空无

茅塞

相关词语:

茅屋(用茅草盖的房屋)

茅厕(厕所)

茅山(地名,也有道教信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三茅”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因此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人的诗词中,“三茅”可能被用来描绘茅草的生长状态或茅屋的简朴生活。以下是一个造句的例子:

夏日午睡,梦见自己置身于三茅环绕的小屋,耳边传来远处溪水的潺潺声,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