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

补署


拼音bǔ shǔ
注音ㄅㄨˇ ㄕㄨˇ

繁体補署

补署

词语解释

补署[ bǔ shǔ ]

⒈  补任官职。

引证解释

⒈  补任官职。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入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分字解释


※ "补署"的意思解释、补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补署”的意思:

“补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指补充任命官员,或者填补某个职位空缺的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补署”的解释为:“补署,补官也。谓补其缺也。”

出处:

“补署”这一词语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难以确定。

同义词:

补官

补职

补任

反义词:

离任

辞官

免职

相关词语:

补缺

补授

补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补署”这一词汇较为古老,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相关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去年年底,由于前任官员因故离任,政府迅速进行了补署,以确保该职位能顺利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