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ng é
注音ㄇ一ㄥˊ ㄜˊ
词语“螟蛾”的意思:
螟蛾是一种昆虫,属于鳞翅目,是农作物的害虫,特别是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病虫害之一。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以植物的叶、茎等部位为食,对农作物造成很大损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螟蛾”的解释可能涉及它的形态、习性以及对农作物的危害等。由于康熙字典是古代字书,具体的解释可能较为简略,但大致意思可能如下:
螟蛾,昆虫名,食农桑叶,夜行,能为害。
出处:
“螟蛾”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其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作为农作物的害虫,它在古代农书中有所提及,如《农政全书》等。
同义词:
螟虫、螟蛉、夜蛾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与其相对的是益虫,如蜜蜂、七星瓢虫等。
相关词语:
农害、害虫、害虫防治、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螟蛾”是害虫,因此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主要围绕害虫防治或农作物的保护展开。例如,有关于农民通过科学方法防治螟蛾,保护粮食产量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炎热的夏季,农民们不仅要防备暴雨,还要日夜监控田间的螟蛾,确保水稻的生长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