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弥

词语解释
封弥[ fēng mí ]
⒈ 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此法始于唐·武后时,至宋·景德·祥符间已成定制,沿用到清末科举废除之时。
引证解释
⒈ 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此法始于 唐 武后 时,至 宋 景德 祥符 间已成定制,沿用到 清 末科举废除之时。
引《宋史·选举志一》:“景德 四年,命有司详定考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復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举 唐室 故事,兼採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罢经生朴学,不用贴墨而攷大义。此数者,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国语辞典
封弥[ fēng mí ]
⒈ 试卷糊名固封,称为「封弥」。
例如:「监考委员在试卷上加了封弥后,便走出了试场。」
分字解释
※ "封弥"的意思解释、封弥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封弥”的意思:
“封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在信封、包裹等封口处贴上封条,以防止信件或包裹内容被他人擅自查看或篡改。在现代,它也常用于比喻对某事物进行严密封锁或限制。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封弥”条目解释为:“封,闭也。弥,满也。谓封闭严密也。”
出处:
“封弥”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书处理和信件传递的习俗。在古代,为了确保信件的安全和保密,人们在信封或包裹的封口处贴上封条,并加盖印章,以示封弥。
同义词:
封口
封印
封缄
反义词:
暴露
窃看
漏露
相关词语:
封条
印章
密封
保密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一些关于“封弥”的趣味故事,比如某个网友讲述了自己在快递包裹上贴上封条,然后发现封条被破坏,担心包裹内容泄露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弥”在现实生活中保护隐私的重要性。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为了保证信件的安全,信使在出发前都要对信封进行严密的封弥,确保信件在传递过程中不被他人擅自拆阅。
相关词语
- tǔ fēng土封
- mí hé弥合
- fēng bì封闭
- yī fēng一封
- mí bǔ弥补
- chá fēng查封
- fēng èr封二
- dōng fēng东封
- mí mǎn弥满
- shí fēng石封
- cì fēng赐封
- yāo fēng腰封
- zhōng fēng中封
- fēng là封蜡
- qián fēng钱封
- fēng jiā yí封家姨
- níng fēng zǐ宁封子
- mí rì弥日
- mí shí弥时
- yuán fēng原封
- fēng yí封夷
- ē mí tuó阿弥陀
- kāi fēng开封
- gào fēng诰封
- fēng dǐ封底
- fēng wài封外
- fēng bāo封包
- fēng tiáo封条
- fēng jiàn yú niè封建余孽
- fēng shā封杀
- qǐ fēng启封
- fēng xī封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