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试牍


拼音shì dú
注音ㄕˋ ㄉㄨˊ

繁体試牘

试牍

词语解释

试牍[ shì dú ]

⒈  谓从事文牍工作。

⒉  犹试卷。

引证解释

⒈  谓从事文牍工作。

宋 宋祁 《送黄秘校书》诗:“妙龄看试牘,共嘆俊登喧。”

⒉  犹试卷。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繁称》:“凡斯等类,始於駢丽华词,渐於尺牘小説。而无识文人,乃用之以记事,宜乎试牘之文,流于茁轧,而文章一道入混沌矣。”

分字解释


※ "试牍"的意思解释、试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试牍”的意思:

“试牍”是指用来试验书写能力的纸张或文字材料。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在指定的试牍上书写答案,以展示自己的文采和书写能力。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试”字有“试验”、“测试”之意,“牍”字有“文书”、“信札”之意。因此,“试牍”结合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指的是用于测试书写能力的文书。

出处:

“试牍”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科举制度。在科举考试中,考生需要在指定的试牍上书写答案,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义词:

试卷

考卷

文试

反义词:

无纸笔

无考试

相关词语:

科举

考试

文章

书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试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故事。例如,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在宴会上被要求即兴作文,他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篇千古绝唱,展现了他的文才。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们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试牍,以便在正式考试时能够迅速书写出高质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