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ēng

土铛


拼音tǔ chēng
注音ㄊㄨˇ ㄔㄥ

繁体土鐺

土铛

词语解释

土铛[ tǔ chēng ]

⒈  瓦锅。

引证解释

⒈  瓦锅。

宋 陆游 《荆州歌》:“峡 人住多 楚 人少,土鐺争餉茱萸茶。”
宋 陆游 《闲居》诗:“土鐺茶七椀,瓦甑稷三升。”

分字解释


※ "土铛"的意思解释、土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土铛”的意思:

“土铛”是指用泥土制作的铛,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通常用于祭祀、庆典等场合。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土铛”这个词,但可以类比“土”字和“铛”字的解释。其中,“土”字解释为:“地之有形者,生于地中,有五行之性,生于四季之中,有阴阳之理,有刚柔之分,有五行之象,有五行之用,为万物之母,为五行之本,为五行之始。”,“铛”字解释为:“钟之小者,以铜为之,有柄,以手摇之,使击之发声。”

出处:

“土铛”这个词语没有明确的出处,可能源于古代民间,后来逐渐流传。

同义词:

土钟、土锣、土鼓等。

反义词:

铜钟、铜锣、铜鼓等。

相关词语:

土制、土法、土产、土著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一些关于“土铛”的趣味故事,如“土铛传奇”等,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土铛因意外被现代人发现,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奇妙事件。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每逢佳节,村民们都会敲响土铛,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