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éng yuē
注音ㄕㄥˊ ㄩㄝ
繁体繩約
⒈ 绳索。亦比喻拘束,约束。
⒈ 绳索。亦比喻拘束,约束。
引《老子》:“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后汉书·儒林传论》:“至如 张温、皇甫嵩 之徒……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扎之命,散成兵,就绳约,而无悔心。”
李贤 注:“绳约,犹拘制也。”
宋 叶适 《纪纲议》之二:“人之知虑,不能自出於绳约之内。”
明 张居正 《送南阳公赴留都考功序》:“今之人士,绳约於毁誉之中久矣。”
清 许汝霖 《赠汤宗伯潜庵先生》诗:“百事具规模,羣情奉绳约。”
词语“绳约”的意思:
“绳约”是指用绳子约束、捆绑的意思,比喻用道德、法律等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绳约”的解释为:以绳索约束,比喻约束人的行为。
出处:
“绳约”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绳”和“约”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分别表示绳子和约束。
同义词:
绳勒
约束
绑缚
反义词:
放任
自由
相关词语:
约束力
限制
规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绳约”的典故或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道德规范和纪律约束的故事,如古代的“孔融让梨”故事,即孔融以道德绳约约束自己,让出梨子给年长的人。
造句: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我们需要加强法制教育,让每个人都明白遵守法律法规是自己的绳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