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cáo

通漕


拼音tōng cáo
注音ㄊㄨㄥ ㄘㄠˊ

通漕

词语解释

通漕[ tōng cáo ]

⒈  谓开通漕运河道。

引证解释

⒈  谓开通漕运河道。

《后汉书·邓训传》:“永平 中,理 虖沱、石臼河,从 都虑 至 羊肠仓,欲令通漕。”
李贤 注:“水运曰漕。”
宋 苏舜钦 《涟水军新牐记》:“盖精思者缘古而作,兴於近世,通漕最为便,惜乎无所述焉。”
清 张永铨 《河上纪事》诗:“自 元 开此河,通漕在 淮 泗。”

分字解释


※ "通漕"的意思解释、通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通漕”的意思:

“通漕”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使河流或运河的水流畅通,特别是在古代,通常是指开凿或疏通水道,以利于漕运(即通过水路运输粮食、货物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通”有“达、通顺”之意,“漕”指“漕运”。所以“通漕”在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使漕运的水道畅通无阻”。

出处:

“通漕”作为一个词组,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一个成语或常用词组,广泛用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之中。

同义词:

疏通

开凿

整治

沟通

反义词:

阻塞

窒塞

堵塞

淤塞

相关词语:

漕运

河道

运河

水利

疏浚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虽然“通漕”本身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但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很多。例如,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了大运河,使得南北运输更加便利,这个故事可以与“通漕”的概念联系起来。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确保南粮北运的顺利,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河道疏浚,力求通漕无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