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gdòng

儆动


拼音jǐng dòng
注音ㄐ一ㄥˇ ㄉㄨㄥˋ

繁体儆動

儆动

词语解释

儆动[ jǐng dòng ]

⒈  谓戒惧不安。

⒉  打动;引动。

引证解释

⒈  谓戒惧不安。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洪范》五福独不言贵者,贵近於高危。福之自至犹儆动,奈何枉道邀之。”

⒉  打动;引动。,曰“小篮弟”,曰“娘十几”,皆男女儆动之词也。’”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黄 诗注又云:‘田野踏歌者……其尾腔曰“娘来里,妈来里”

分字解释


※ "儆动"的意思解释、儆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儆动”是一个较为冷门的汉语词汇,其意思是指使人警醒并引起行动或变动。

康熙字典解释:

“儆”,警戒,警醒;“动”,变动,行动。儆动即警醒并引起变动。

出处:

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由“儆”和“动”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同义词:

警醒、警动、警觉

反义词:

麻木、昏睡、昏聩

相关词语:

儆示、儆严、儆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儆动”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语,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相关。

造句:

在这次会议上,领导的一番儆动之言,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深感震撼,纷纷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