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徒诗


拼音tú shī
注音ㄊㄨˊ ㄕ

繁体徒詩

徒诗

词语解释

徒诗[ tú shī ]

⒈  不入乐的诗。

引证解释

⒈  不入乐的诗。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诗论一》:“若夫 邶、鄘、衞、王、郑、齐、魏、唐、秦、陈、檜、曹、豳,此十三国者,诸皆可采,而声不入乐,则直以徒诗著之本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盖乐府与诗,本出一源,其别惟入乐与否之分耳。有声可歌者,即四、五、七言诗亦可为乐府,否则长短杂言而不能入乐,犹徒诗也。”

分字解释


※ "徒诗"的意思解释、徒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徒诗”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它可能是由“徒”和“诗”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成语或常用词组。以下是对这个词语的解读:

意思:

“徒诗”可能是指“徒然之诗”,即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的诗,或者是形容诗歌创作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或水平,带有轻蔑或批评的意味。

康熙字典解释:

由于“徒诗”不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因此无法提供康熙字典中的具体解释。

出处:

由于“徒诗”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难以追溯其出处。

同义词:

无聊之诗

平淡之诗

虚无之诗

反义词:

佳作

精品

雅诗

相关词语:

徒劳

徒然

诗篇

诗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徒诗”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因此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造句:

这位诗人的作品多被认为是徒诗,缺乏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

请注意,由于“徒诗”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上述解释和造句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