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儒师


拼音rú shī
注音ㄖㄨˊ ㄕ

繁体儒師

儒师

词语解释

儒师[ rú shī ]

⒈  博雅淳正的师傅。

⒉  元明时称官学的教官。

引证解释

⒈  博雅淳正的师傅。

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房玄龄大有誉》:“房玄龄 幼稚日, 王通 説其文,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

⒉  元 明 时称官学的教官。

《续文献通考·学校四》:“凡儒师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州置之;命於礼部及行省与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録、教諭,州、县及书院置之。”

分字解释


※ "儒师"的意思解释、儒师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儒师”的意思:

“儒师”指的是儒家学者,即精通儒家学说的人。在中国古代,儒师通常是指那些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能够教授儒家思想的教育家或学者。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儒师”的解释为:儒者之师,即传授儒家学说的人。

出处:

“儒师”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儒家学说已经形成,并有了专门传授儒家经典和思想的学者。

同义词:

儒者

学者

经师

儒生

反义词:

俗人

鄙夫

淫夫

酒徒

相关词语:

儒家

儒学

经史子集

诗书礼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儒师”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儒家思想相关的成语——“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儒师,以谦让著称,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儒师”谦让精神的象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这位儒师以其博学多才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