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hào

荆浩


拼音jīng hào
注音ㄐ一ㄥ ㄏㄠˋ

荆浩

词语解释

⒈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唐末隐居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画山水,曾说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家之长以自成一体。将皴法与水晕墨章的画法推向成熟。著有《笔法记》。有《匡庐图》存世。

分字解释


※ "荆浩"的意思解释、荆浩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荆浩”的意思:

“荆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人名。荆浩是唐代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对“荆浩”这个词的直接解释,因为“荆浩”主要是一个人名,而不是一个常见的汉字组合。

出处:

荆浩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唐朝名画录》等历史文献。他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活跃于公元9世纪。

同义词:

由于“荆浩”是人名,没有直接的同义词。

反义词:

同样,由于“荆浩”是人名,也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相关词语:

画家、山水画、唐代、艺术、名画、笔法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荆浩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关于荆浩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他的艺术成就和画作风格经常被提及和讨论。

用这个词语造句:

荆浩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意境,被誉为唐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