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齐

词语解释
散齐[ sàn qí ]
⒈ 亦作“散斋”。
⒉ 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
⒊ 谓斋戒期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散斋”。
⒉ 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
引《礼记·祭义》:“致齐於内,散齐於外。”
郑玄 注:“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弔耳。”
《礼记·祭统》:“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
又封建王朝皇帝祭社稷太岁等坛,行散斋,即在宫中斋戒,以别于祭天地等之行致斋。 汉 马融 《东巡颂》:“散斋既毕,越翼良辰,棫槱增构,烈火燔燃。”
《宋书·礼志一》:“殷祠,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天地、宗庙、神州地祇、太社、太稷、五方帝、日月、太一、九宫贵神、蜡祭百神、太庙奏告,并为大祠,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⒊ 谓斋戒期满。
引唐 白居易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诗:“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分字解释
※ "散齐"的意思解释、散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散齐”的意思:
“散齐”是一个多义词,主要有以下两个意思:
1. 散乱而有秩序地排列或聚集。
2. 指散布在各个地方的军队或人员。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散”字有分散、散布的意思;“齐”字有整齐、一致的意思。因此,“散齐”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分散而有秩序”。
出处:
“散齐”作为一个词语,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在古代文献中常被使用。
同义词:
1. 整齐
2. 规整
3. 有序
反义词:
1. 杂乱
2. 无序
3. 紊乱
相关词语:
1. 散步
2. 散文
3. 散文
4. 散布
5. 散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没有特定的与“散齐”相关的典故或故事。但是,可以从“散齐”的含义出发,想象一些与分散和秩序有关的场景或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散齐的书籍重新整理,书架上又恢复了整齐有序。
2. 在紧急情况下,部队迅速散齐,向目的地进发。
相关词语
- hán shí sàn寒食散
- jīng sàn惊散
- sàn huì散会
- xiāo sàn消散
- qí wù lùn齐物论
- qí dōng齐东
- qí dōng yǔ齐东语
- shí qí食齐
- děng shēn qí等身齐
- xiū xiū sàn休休散
- zhěng zhěng qí qí整整齐齐
- shàng jì上齐
- qí shēng齐声
- bù qí不齐
- qí dōng yě yǔ齐东野语
- sè sàn色散
- qí tǐ rén齐体人
- zhǎo qí找齐
- sàn bù散步
- qí dǎ hū齐打忽
- fēn sàn分散
- sàn gū散估
- sàn huǒ散伙
- qí bù zǒu齐步走
- sǎn zhí散职
- qí mín yào shù齐民要术
- qí yī齐一
- sàn shǒu zhàng散手仗
- qí shì齐世
- suǒ sàn琐散
- jù qí聚齐
- sōng sǎn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