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辑


拼音hé jí
注音ㄏㄜˊ ㄐ一ˊ

繁体和輯

和辑

词语解释

和辑[ hé jí ]

⒈  和睦团结。

⒉  指与他人、他族等和睦相处。

引证解释

⒈  和睦团结。

《管子·五辅》:“举错得,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
《淮南子·本经训》:“世无灾害,虽神无所施其德;上下和辑,虽贤无所立其功。”
唐 白居易 《除李逊克兆尹制》:“威惠所加,罔不和辑。”
宋 叶适 《江陵府修城记》:“其后吏慢因循,以为幸其人之和辑,可以坐镇。”

⒉  指与他人、他族等和睦相处。

《汉书·晁错传》:“陇西 之吏……和辑士卒,底厉其节。”
《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五年》:“帝亦以 奇尔济苏 不能和辑 高丽,遂罢征东行省。”

分字解释


※ "和辑"的意思解释、和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和辑”的意思:

“和辑”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调和、联合、协调的意思。通常用于描述通过沟通和协商,使不同个体或集体之间达成共识,共同合作。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和”字有“平和、和谐”之意,“辑”字有“编辑、整理”之意。因此,“和辑”在字典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调和、联合、整理”。

出处:

“和辑”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礼记·中庸》中有“和辑而天下平”的表述。

同义词:

调和、联合、协调、团结、融洽、和谐等。

反义词:

分裂、对立、矛盾、冲突、不和等。

相关词语:

和气、和亲、和缓、和衷共济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和辑”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举一个成语故事:“和衷共济”。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了晋文公和齐桓公为了对抗楚国,共同商量对策,最终同心协力,成功抵御了楚国的侵略。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次会议上,各方代表积极和辑,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