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

夷跖


拼音yí zhí
注音一ˊ ㄓˊ

夷跖

词语解释

夷跖[ yí zhí ]

⒈  伯夷与盗跖的并称。古谓前者清廉,后者贪暴,常以喻善恶迥异之人。

引证解释

⒈  伯夷 与 盗跖 的并称。古谓前者清廉,后者贪暴,常以喻善恶迥异之人。

南朝 陈 沉炯 《独酌谣》:“彭 殤 无异葬, 夷 跖 可同朝。”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歷官半世,而尺寸未闻;立身累朝,而 夷 跖 不定:是用世之具与官人之术两失之也!”

分字解释


※ "夷跖"的意思解释、夷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夷跖”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罚,即割去犯人脚趾的刑罚。这个词语由“夷”和“跖”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夷”意为割除、铲除,“跖”则指脚趾。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夷跖”的解释为:割去脚趾的刑罚。

出处

“夷跖”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记载,原文为:“昔者周公夷跖,而天下大治。”

同义词

踺刑

脚刑

刖足

反义词

免刑

赦免

减刑

相关词语

足刑

肢解

砍头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夷跖”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为了警示民众,统治者会对犯有重罪的罪犯进行残酷的刑罚,其中“夷跖”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刑罚不仅痛苦,而且象征着对罪犯的羞辱和惩罚。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关于“夷跖”的故事和传说被口耳相传,成为了民间传说的一部分。

造句

在古代,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统治者对犯人实行了严酷的刑罚,如夷跖、斩首等,以儆效尤。

综上所述,“夷跖”这个词语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刑罚,即割去犯人脚趾的刑罚。它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并在民间传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