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土

词语解释
有土[ yǒu tǔ ]
⒈ 有土地;有封地。
⒉ 指有土地之君或有封地之臣。
⒊ 谓任地方行政长官。
引证解释
⒈ 有土地;有封地。
引《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史记·平準书》:“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汉书·食货志上》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土,谓国之宗姓受封邑土地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若夫剖符有土,所谓禄利耳,非富贵也。”
⒉ 指有土地之君或有封地之臣。
引《书·皋陶谟》:“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孔 传:“有土之君,不可不敬慎。”
《书·吕刑》:“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
曾运乾 正读:“有土者,畿内有采地之臣。”
⒊ 谓任地方行政长官。
引唐 元稹 《赠楚继吾等制》:“竝追有土之荣,用明死政之节。”
章炳麟 《谢本师》:“昔 戴君 与 全绍衣 并污伪命,先生亦授职为伪编修。非有土子民之吏,不为谋主,与 全戴 同。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
分字解释
※ "有土"的意思解释、有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安居乐业有粮吃,万代繁衍有土地。和睦共处同耕耘,繁荣昌盛黄土地。强占耕地高楼起,良田变成集贸市。科学用地早实施,珍惜土地万年利。全国土地日:农民利益不可欺,占用耕地依法。
2.满清入关后,通过直接圈占的方式,拥有了大量国有土地。这些土地分给了气人,作为他们生计的保障。清政府希望,这样一来,所有的满族人和他们的后代就可以永远衣食无忧,永远安居乐业。李子旸
3.甚至闯王李自成本人也不会去闯,他没有土地,又被驿站(邮电局兼招待所)裁员下岗,走投无路才加入了老闯王的团伙。
4.丁峻远眺暮色中的托林寺,迦萨殿傲然矗立,令所有土林相形见绌。
5.太阳花有很强的生命力,只要有土壤阳光和适当的水分,它就能迅速地生长。把一根茎折断,再种在土里,多浇水,让它晒晒太阳,很快又能长出一株。
6.通过招标、拍卖方式租赁国有土地的,可以参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有关程序进行。
7.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8.去年遭受特大洪灾的黑龙江省堤防工程基础薄弱,一些大江大河堤防甚至还有土堤、民堤,抵御洪水能力只有十几年一遇。
9.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10.希望是永远的喜悦,有如人类拥有土地,是每年有收获、绝不会耗尽的真实财产。
AI解释
词语“有土”的意思:
“有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拥有自己的领土或土地。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独立自主的土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有土”这个成语,但根据成语的构成和含义,可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有土者得民,有民者得天下”,意指拥有土地就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得到民众的支持就能统治天下。
出处:
成语“有土”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有土者得民,有民者得天下。”这句话强调了土地和民众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
同义词:
有地
拥土
拥有领土
反义词:
无土
流离失所
流亡
相关词语:
土地
领土
国土
土著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有土”这个成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关于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讨论中,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强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有土者得民,有民者得天下”的智慧,因此,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相关词语
- guó yǒu国有
- huī tǔ灰土
- nián tǔ粘土
- cí tǔ瓷土
- tǔ gǎi土改
- tàng tǔ niú趟土牛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炯炯有神
- tǔ qì土气
- pò tǔ破土
- yǒu mù gòng dǔ有目共睹
- shí tǔ食土
- zuò tǔ胙土
- yǒu jī kě chéng有机可乘
- yīng yǒu应有
- tǔ yǔ土语
- shā tǔ沙土
- zhēn tǔ甄土
- tǔ pào土炮
- yún tǔ云土
- lǐng tǔ领土
- dōng tǔ东土
- zhí tǔ植土
- huì tǔ秽土
- kā tǔ mù喀土穆
- guā tǔ ér刮土儿
- yǒu lǐ shì有理式
- huáng tǔ dì黄土地
- zhú tǔ竺土
- tǔ fēng土封
- yōng yǒu拥有
- tǔ háo土豪
-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