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gshì

养士


拼音yǎng shì
注音一ㄤˇ ㄕˋ

繁体養士

养士

词语解释

养士[ yǎng shì ]

⒈  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

⒉  培养人才。

⒊  谓收罗、供养贤才。

引证解释

⒈  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

《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

⒉  培养人才。

《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⒊  谓收罗、供养贤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分字解释


※ "养士"的意思解释、养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养士”的意思:

“养士”指的是培养或供养有才能的人,尤其是指古代诸侯或贵族为储备人才而供养士人。这些士人通常具有文学、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才能。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养士”条目解释为:“养,养也;士,士人,有才学之人也。养士,谓培养有才学之人,以待其用。”

出处:

“养士”一词的出处较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文公养士,三年而后用之。”这里提到了晋文公(晋献公之子,晋文公名重耳)培养士人的故事。

同义词:

储才

育才

教养

培育

反义词:

弃才

淘汰

废才

相关词语:

士大夫

士林

士人

士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养士”相关的典故是“卧薪尝胆”。这个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培养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士人,最终成功复国。

造句:

为了储备人才,我国古代许多诸侯国都实行了养士的政策,使得许多有才能的士人得以发挥所长,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