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役


拼音kē yì
注音ㄎㄜ 一ˋ

苛役

词语解释

苛役[ kē yì ]

⒈  繁重的劳役。

引证解释

⒈  繁重的劳役。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浮费省而物不屈於求须,苛役蠲而农不妨於耘耨。”
元 周权 《长城》诗:“犹传鬼神风雨夕,知是当时苦苛役。”

分字解释


※ "苛役"的意思解释、苛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苛役”的意思:

苛役,指过重的劳役,苛捐杂税等。形容对人民或百姓征收的劳役或税收过于繁重,不合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苛”字解释为苛刻、严酷,役字解释为劳役、差役。因此,“苛役”合起来就是指苛刻的劳役。

出处:

“苛役”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从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用法。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秦用苛法,重税役,民不聊生。”

同义词:

繁重、沉重、重税、重役

反义词:

轻税、轻役

相关词语:

苛政、苛捐、繁政、繁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苛役”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语,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从历史事件中找到一些相关的例子,如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不聊生,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古代的苛役让许多百姓家破人亡,生活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