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zhǐ

折征


拼音shé zhǐ
注音ㄕㄜˊ ㄓˇ

繁体折徵

折征

词语解释

折征[ shé zhǐ ]

⒈  旧时谓实物赋税折价征收银钱。

引证解释

⒈  旧时谓实物赋税折价征收银钱。

《宋史·食货志上二》:“本路蚕桑数少,而金价颇低。今折徵,绢估少而伤民,金估多而伤官。”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旧额漕运 南京 米四百餘万石,俱改折徵每石银二钱五分。”

分字解释


※ "折征"的意思解释、折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折征”:

意思:折征,指减免赋税或兵役。在古代,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国家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地区或人群减免赋税或兵役。

康熙字典解释:折征,减免赋税或兵役之意。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乃令折征,以慰其心。”(意思是:于是下令减免赋税,以安抚他们的心情。)

同义词:减税、减赋、免役、减役

反义词:增税、增赋、加役、加税

相关词语:赋税、兵役、减免、宽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学中,有关“折征”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想象,在古代,减免赋税或兵役的消息传到民间,可能会引起百姓的欢欣鼓舞,成为民间传说的一部分。

造句:

在古代,皇帝为了安定民心,下令对灾区实行折征,减轻了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