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èn jī
注音ㄓㄣˋ ㄐ一
繁体賑饑
⒈ 见“赈饥”。
⒈ 见“賑饥”。亦作“賑飢”。救济饥民。
引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今春量拨賑饥之穀,召募饥民,或可即工。”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四:“而于弭盗賑飢,尤为切要。”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二》:“既而 淮 上水灾,流离接踵,又开賑饥之例。”
清 郑世元 《官赈谣》:“黄鬚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賑飢。”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革命之念起而剿兵救民賑飢济困之事兴。”
词语“赈饥”的意思是救济饥荒,即对因灾荒等原因造成饥饿的民众提供食物和援助。
康熙字典解释:
赈饥,救济饥民也。见《后汉书·郭泰传》。
出处:
“赈饥”一词的出处较早,可追溯至《后汉书·郭泰传》,描述了东汉时期郭泰救济饥民的故事。
同义词:
救灾、救饥、扶贫、援助
反义词:
加饥、加剧、加重、恶化
相关词语:
赈灾、赈恤、赈济、救灾物资、粮食救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较为著名的网络故事是“郭泰赈饥”,讲述了东汉时期郭泰在灾荒年间,变卖自己的家产,购买粮食救济饥民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心和担当。
用“赈饥”造句: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政府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赈饥救援行动,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