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ān shǔ
注音ㄘㄢ ㄕㄨˇ
繁体參署
⒈ 谓为官。多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⒈ 谓为官。多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引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参军掾属教》:“前参军 董幼宰,每言輒尽,数有諫益……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未有忠於国如 幼宰 者。”
词语“参署”的意思:
“参署”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参与国家政务,特别是指参与尚书省或中书省的政务。在官场中,参署通常指官员参与政府决策或文书处理的工作。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参署”被解释为参与国家政务,与“参与”、“任职”等意相近。
出处:
“参署”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汉书·张汤传》中的记载,但具体的出处文献可能更早。
同义词:
同义词有“参与”、“任职”、“入幕”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退职”、“离职”、“退休”等。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有“尚书省”、“中书省”、“政务”、“文书”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参署”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官员们为了参署而奋斗的故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参署何曾识,江湖尚有知”。
造句:
他在朝廷参署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政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