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zhì

招致


拼音zhāo zhì
注音ㄓㄠ ㄓˋ
词性动词

招致

词语解释

招致[ zhāo zhì ]

⒈  引起。

招致意外的损失。

incur;

⒉  招来;罗致。

招致人才。

recruit;

引证解释

⒈  招而使至;收罗。

《荀子·君道》:“夫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俗説:淮南王 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旧唐书·崔胤传》:“﹝ 胤 ﹞虑 全忠 急於篡代,乃与 郑元规 谋招致兵甲,以扞 茂贞 为辞。”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又开宝市于伪都,招致海商大贾。”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左翼作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兵,或国外杀进来的仇敌,他不但要那同走几步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

⒉  引起;导致。多指不良的后果。

《后汉书·陈龟传》:“呼嗟之声,招致灾害。”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七章:“他一面埋怨自己没有拦住他,一面又痛恨 陆希荣 由于动摇招致的严重后果。”
胡德培 《写出新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如果尊重事实,辩明是非,那就要承担爱情生活中被误解的风险,可能招致与男家关系的破裂。”

国语辞典

招致[ zhāo zhì ]

⒈  招收、网罗。

《荀子·君道》:「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此人若招致而来,与二位先生一谈,才见出他管、乐的经纶,程、朱的学问。」

摈除

⒉  引起、导致。

《后汉书·卷五一·陈龟传》:「呼嗟之声,招致灾害,胡虏凶悍,因衰缘际。」

英语to recruit (followers)​, to scout for (talent etc)​, to incur, to lead to

德语etw. anlocken (S)​, sich in etw. hinein raten (S)​, etw. herbeiführen (V)​, etwas auf sich laden (V)​, sich in etw. hineinführen (V)​

法语recruter, racoler, provoquer, inciter, donner prise à, susciter

分字解释


※ "招致"的意思解释、招致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南非原本暂停对津巴布韦人进行驱逐出境,却于2010年宣布将继续驱逐,令人担忧大规模的驱逐将招致寻求庇护者的权利受侵犯。

2.把自己内心的计谋泄露给别人的人,必然招致失败。从别人那里搜刮得多而向外施舍却很少的人,一定会面临衰败。

3.处理此等事要注意宽严得当,若有疏忽,反有可能招致穷鼠啮狸,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局面。

4.最近,电视主持人倪萍获评“共和国脊梁”称号,招致网民的嘲讽和指责。

5.以和蔼亲切的态度说话并不会伤到舌头,但是,以愤怒和不悦的态度说话,则可能招致不幸。

6.想象既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而且同时也是沮丧失望的缘由。忘记这点就会招致悲观绝望。

7., 叔向听后却向他表示祝贺,因为“骄泰奢侈、贪欲无艺”“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必会招致灾祸,而清贫则意味着德行广播、遵循法治,值得祝贺。

8.一百十一、人们呼天抢地,但还没有表现出他们所说的一半悲痛。在喜怒无常的心境中我们在招致灾祸,同时怀着这样一种希望:在这儿我们至少能发现实在,真理的剑锋利刃。但结果表明它只是绘制的一个场景,一个假象。悲伤给我的唯一启迪就是知道了它有多么肤浅。

9.一个标新立异的女人一旦冒犯了礼规,招致了唇枪舌剑的非议,再没有谁会象她那样飞快地跑去寻找尊严体面的庇护了。

10.议会斗争的本质就是如此,在政治问题上,道歉只会招致新的诘责和进一步要求交待让你左右为难的详情。


AI解释


词语“招致”的意思:

招致,指引起、招来、招引。通常用于表示某种后果、问题或麻烦是由于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而引起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招致”的解释为:引致也。如:招致祸患。

出处:

“招致”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其使用历史悠久,出处不详,但可以推断其应用在古代文献中。

同义词:

引起、招来、引来、招引、招致、招揽、吸引、诱发、导致。

反义词:

避免、预防、避开、躲开、防范、阻止。

相关词语:

招致麻烦、招致是非、招致怨恨、招致非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招致”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某些不幸的后果是由于自己的某些行为或决策造成的。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他处理问题的不当,最终招致了公司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