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ǎi tì
注音ㄎㄞˇ ㄊ一ˋ
繁体豈弟
⒈ 和乐平易。
⒈ 和乐平易。参见“愷悌”。
引《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易岂弟。”
宋 欧阳修 《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岂朝廷礼乐文物,万民富庶岂弟,必如是之勤且详,然后可以致之歟?”
清 黄宗羲 《密庵陆公墓碑》:“公为人岂弟,雅以济物为务。”
⒈ 和乐的样子。
引《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词语“岂弟”的意思:
“岂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它有宽厚、和乐、友爱的意思。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岂弟”条目解释为:宽厚、和乐的样子。
出处:
“岂弟”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如《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有“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岂弟君子。”的诗句。
同义词:
乐易、和乐、仁厚、慈祥
反义词:
刻薄、严酷、苛刻
相关词语:
乐善好施、仁爱、慈祥、和蔼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岂弟”一词较为冷门,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形容人物的仁厚和和善。
用这个词语造句:
那位长者对待晚辈总是和颜悦色,他的宽厚仁爱如同《诗经》中所赞美的“岂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