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ū dú
注音ㄍㄨ ㄉㄨˊ
繁体觚牘
词语“觚牍”:
意思:觚牍是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指用竹简制成的书或文卷。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觚牍”的解释较为简略,大致意思是“用竹简制成的书卷”。
出处:
觚牍这一词语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古代,竹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因此“觚牍”成为了一种书写工具的代名词。
同义词:
简牍、竹简、简册等。
反义词:
无特别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竹简不同的书写材料,如丝绸、羊皮纸等。
相关词语:
竹简、简牍、简编、简册、文书、典籍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觚牍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使用竹简写作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底蕴。
造句:
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在夜晚对着觚牍,挥毫泼墨,书写出千古流传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