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ǐndài

锦带


拼音jǐn dài
注音ㄐ一ㄣˇ ㄉㄞˋ

繁体錦帶

锦带

词语解释

锦带[ jǐn dài ]

⒈  锦制的带子。

⒉  即莼菜。

⒊  花名。又名海仙花。

引证解释

⒈  锦制的带子。

《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锦带者,以锦为带。”
前蜀 薛昭蕴 《浣溪沙》词:“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
明 何景明 《七述》:“缀以锦带,悬以吴钩。”

⒉  即莼菜。

唐 杜甫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锦带,即蓴丝。 《本草》作蒓,或谓之锦带,生 湖南 者最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莼》:“《诗》云:‘薄采其茆’,其蒓也。或讳其名,谓之锦带。”

⒊  花名。又名海仙花。

宋 王禹偁 《海仙花》诗之三:“锦带为名卑且俗,为君呼作海仙花。”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胊山 有花类海棠而枝长,花尤密,惜其不香无子。既开,繁丽裊嫋,如曳锦带,故 淮南 人以锦带目之。 王元之 以其名俚,命之曰海仙。”

国语辞典

锦带[ jǐn dài ]

⒈  锦缎制的衣带。古时用来束身的衣饰。

《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并纽约用组。」
《文选·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分字解释


※ "锦带"的意思解释、锦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届时,寺中的连翘、玉兰、锦带、牡丹、芍药、金银花、太平花、紫薇、碧桃等各种花卉也将相继开放,已有200年历史的古丁香是戒台寺赏花的最大亮点。

2.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AI解释


词语“锦带”的意思:

“锦带”指的是用锦缎制成的带子,常用于装饰,象征华贵或吉祥。它可以指装饰在衣服上的带子,也可以指用锦缎制成的腰带或其他装饰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锦带”的解释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形容词:华丽,华美。

名词:指用彩色丝织品制成的装饰带。

出处:

“锦带”的具体出处难以确定,因为它是常见的汉语词汇,可能起源于古代对华美装饰的描述。

同义词:

锦纶

锦带

织带

纹带

反义词:

素带

朴带

普通带

相关词语:

锦绣

织锦

花带

花纹

织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锦带”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者吉祥的象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庆祝大典上,国王的肩上披着一条金色的锦带,显得格外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