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è

借字


拼音jiè zì
注音ㄐ一ㄝˋ ㄗˋ


借字

词语解释

借字[ jiè zì ]

⒈  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

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引证解释

⒈  训诂术语。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咸林”:“案‘咸’当作‘或’。‘或’者,‘棫’之借字也。古音‘或’如‘棫’,故‘棫’通作‘或’。”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庄子谢施说》:“‘斜’者,‘衺’之同音借字。”

⒉  指本无其字的假借。

章炳麟 《文学说例》:“本无兄弟昆弟之名,故亦不製其字。及其立名借字,则社会已开,必在 虞 夏 以后也。”

⒊  借据。

李广田 《水的裁判》:“大山 还是不承认有这笔债,还是那老话,说是既没有借字,又没有帐本,他老子都已烂得只剩白骨头了,还偿什么债!”

国语辞典

借字[ jiè zì ]

⒈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

⒉  借贷财物的凭证,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据」、「借券」。

借条

英语see 通假字[tong1 jia3 zi4]

分字解释


※ "借字"的意思解释、借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借字”的意思:

“借字”是指借用其他汉字的字形、字音或字义来表示本字的意思。在汉字书写中,有时为了表达某个意思,会借用与该意思相近的字的字形或字音来代替,这种现象就称为“借字”。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对“借字”进行专门的解释,但根据其用法,可以理解为:“借字”是指借用其他字的形状、声音或意义来表达某一字的字义。

出处:

“借字”这一概念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没有明确的出处,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同义词:

借字、借音、借用

反义词:

本字、正字

相关词语:

借词、借代、借喻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关“借字”的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汉字借用相关的成语——“望文生义”。这个成语形容人只看到字面的意思,而忽略了字义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有人看到“借”字,就误以为“借”字的意思就是借东西给别人,而忽略了“借”字的实际含义。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借字来表达深意,使得文章更具韵味。

2. 这段文字中的“借字”运用得非常巧妙,使得整篇文章读起来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