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n

板厘


拼音bǎn lí
注音ㄅㄢˇ ㄌ一ˊ

繁体板釐

板厘

词语解释

板厘[ bǎn lí ]

⒈  指定例的捐税。

引证解释

⒈  指定例的捐税。

《清续文献通考·征榷十九》:“( 光绪 五年)又奏准 河南 清化镇 药材釐金,向由行户包交,谓之板釐。”
《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赋税》:“此外有……板釐捐,活釐捐,所徵甚鉅,报解寥寥。”

分字解释


※ "板厘"的意思解释、板厘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板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其含义和用法较为古老。以下是对这个词语的详细解释:

意思:

“板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府征收的税收或租税。它通常用于描述对货物、土地等征收的税金。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板厘”的解释为:“板,税也。厘,租也。板厘,谓税租也。”

出处:

“板厘”的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汉书·食货志》中有“天下板厘,皆归县官”的记载。

同义词:

“板厘”的同义词有“税”、“租”、“捐”等。

反义词:

“板厘”的反义词有“免税”、“免租”等。

相关词语:

与“板厘”相关的词语有“税赋”、“租税”、“捐税”、“公粮”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板厘”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目前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造句:

在古代,朝廷对民间征收的“板厘”颇为沉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注意:由于“板厘”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以上解释和造句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