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ngzhī

令支


拼音lìng zhī
注音ㄌ一ㄥˋ ㄓ

令支

词语解释

令支[ lìng zhī ]

⒈  春秋时山戎属国。其地约在今河北滦县、迁安间。公元前六六四年为齐恒公所灭。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 山戎 属国。其地约在今 河北 滦县、迁安 间。公元前六六四年为 齐恒公 所灭。《逸周书·王会》作“不令支”,《管子·小匡》作“泠支”,又《轻重戊》作“离支”,《吕氏春秋·有始》作“令疵”,《史记·齐太公世家》作“离枝”。

《国语·齐语》:“遂北伐 山戎,刜 令支 、斩 孤竹 而南归。”
韦昭 注:“二国, 山戎 之与也。刜,击也;斩,伐也。 令支,今为县,属 辽西。”

分字解释


※ "令支"的意思解释、令支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令支”在古代汉语中较为生僻,其意思和用法如下:

意思:

“令支”在古代汉语中,有多个含义,主要包括:

1. 指古代的一种军令,即令旗,指挥军队的标志。

2. 亦作“令枝”,指树枝。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令,令旗也。又令支,树枝也。”

出处:

“令支”的出处较为难考,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可能来源于古代文献或诗歌。

同义词:

1. 令旗

2. 令枝

反义词:

无明确反义词

相关词语:

1. 令箭

2. 令牌

3. 树枝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令支”较为生僻,目前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1. 古代战场上,将领手持令支,指挥着千军万马。

2. 春天来了,那棵老槐树上的令支开始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