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ān lào
注音ㄍㄢ ㄌㄠˋ
繁体乾澇
词语“干涝”的意思:
“干涝”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土地干旱缺水,或者农作物因干旱而减产的现象。通常用来形容干旱和涝灾这两种极端的自然灾害。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干”和“涝”分别有各自的解释:
干:空虚,不充实,引申为干燥。
涝:洪水,水灾。
出处:
“干涝”作为一个合成词,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通过“干”和“涝”这两个字的组合来形成的。
同义词:
干旱
干旱缺水
旱灾
反义词:
涝渍
水涝
洪水
相关词语:
干旱期
涝季
旱情
涝害
水资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干涝”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例如,中国古代的一些朝代因为长期干旱或涝灾而导致了社会动荡,如明朝末年的旱灾和清朝初年的水灾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连续几个月的干涝,农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