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役政


拼音yì zhèng
注音一ˋ ㄓㄥˋ

役政

词语解释

役政[ yì zhèng ]

⒈  犹政役,赋役。政,通“征”。

引证解释

⒈  犹政役,赋役。政,通“征”。

《周礼·地官·闾胥》:“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引之 云:“役政即政役, 杜子春 读政为征,是也。”

⒉  指有关兵役之政务。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前一任县长正是为了壮丁问题被撤职的,而新县长一上任便宣称他要扫除役政上的种种积弊。”

分字解释


※ "役政"的意思解释、役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役政”的意思:

“役政”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对兵役和徭役的管理和制度。它包括了兵役、徭役的组织、征发、执行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役政”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与“役”和“政”相关的解释。其中,“役”有“劳役”、“兵役”之意,“政”有“政治”、“管理”之意。因此,“役政”可能被理解为关于劳役和兵役管理的政治措施。

出处:

“役政”作为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役”和“政”两个词组合而成的,用来描述古代的兵役和徭役管理。

同义词:

兵役制度

徭役制度

劳役制度

征役制度

反义词:

和平时期

无役可征

相关词语:

兵役

徭役

劳役

征役

政策

管理制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役政”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农民在兵役和徭役压力下的生活困境。例如,一些古代小说或历史剧中的情节,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兵役和徭役而起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役政制度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许多家庭因此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