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qìng

鸣磬


拼音míng qìng
注音ㄇ一ㄥˊ ㄑ一ㄥˋ

繁体鳴磬

鸣磬

词语解释

鸣磬[ míng qìng ]

⒈  击磬发声。

引证解释

⒈  击磬发声。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 薛能 《赠禅师》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

分字解释


※ "鸣磬"的意思解释、鸣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鸣磬”的意思:

“鸣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敲击石制的磬(一种古代打击乐器)以发出声音。在古代,鸣磬常常用于祭祀、宴请等正式场合,象征着庄严、肃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鸣磬”被解释为“击磬以鸣声”,即敲打磬发出声音。

出处:

“鸣磬”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等。《诗经》中有“以瑟鸣磬,以琴鼓钟”的诗句,描述了古代的音乐活动。

同义词:

同义词有“击磬”、“敲磬”、“鸣钟”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静默”、“寂静”、“无声”等。

相关词语:

与“鸣磬”相关的词语有“乐器”、“磬声”、“祭祀”、“典礼”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鸣磬”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常与祭祀、宴请等场合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庄严和仪式感。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上,鸣磬的声音清脆悦耳,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更加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