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鲁诗


拼音lǔ shī
注音ㄌㄨˇ ㄕ

繁体魯詩

鲁诗

词语解释

鲁诗[ lǔ shī ]

⒈  《诗》今文学派之一。汉初鲁人申公所传。此后,传《鲁诗》的有瑕丘江公、刘向等。西汉时传授最广,至西晋亡佚。

引证解释

⒈  《诗》今文学派之一。 汉 初 鲁 人 申公 所传。此后,传《鲁诗》的有 瑕丘 江公、刘向 等。 西汉 时传授最广,至 西晋 亡佚。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申公 始为《诗》传,号‘鲁诗’。”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序录》:“鲁 人 申公 受《诗》於 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者则闕不传,号曰‘鲁诗’。”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鲁诗》亡於 西晋。”

国语辞典

鲁诗[ lǔ shī ]

⒈  汉时鲁人申公培所传的诗。

分字解释


※ "鲁诗"的意思解释、鲁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鲁诗”指的是《诗经》中的鲁国诗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其中,鲁诗是指由鲁国采集、编订的部分,因其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风格,故有此称。

康熙字典解释:

鲁诗,指《诗经》中鲁国采集的诗篇。

出处:

《诗经》

同义词:

鲁国诗篇

反义词:

无特别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非鲁国诗篇的《诗经》内容。

相关词语:

诗经、鲁国、风、雅、颂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鲁诗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诗经》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许多成语和诗句都来源于《诗经》,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造句:

在研究《诗经》时,我们发现鲁诗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为我们研究鲁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以下是一些与“鲁诗”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1. 成语“青青子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讲述了一位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后来成为形容相思之情的典故。

2.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绘了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成为古代婚恋观念的象征。

3. 《诗经》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反映了古代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成为描写思乡之情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