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zhì

民志


拼音mín zhì
注音ㄇ一ㄣˊ ㄓˋ

民志

词语解释

民志[ mín zhì ]

⒈  民意,民心。

引证解释

⒈  民意,民心。

《易·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汉 张衡 《东京赋》:“且天子有道,守在海外。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苟民志之不谅,何云巖险与襟带?”
南朝 梁 萧子云 《雅乐歌·需雅》之四:“在昔哲王观民志,庶羞百品因时备。”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奏为统筹全局,永策治安,请降明詔,举行 汉 满 一家之实,以定民志而固国本。”
章炳麟 《序<革命军>》:“蜀 邹容 为《革命军》方二万言,示余曰:‘欲以立懦夫,定民志,故辞多恣肆,无所回避,然得无恶其不文耶?’”

国语辞典

民志[ mín zhì ]

⒈  民心。

《易经·履卦·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礼记·大学》:「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分字解释


※ "民志"的意思解释、民志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中国人民志愿军颁发命令,授予黄继光“特级英雄”称号。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上甘岭发起了总攻,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3.中国人民志愿军颁发命令,授予黄继光“特级英雄”称号。

4.中国人民志愿军颁发命令,授予黄继光“特级英雄”称号。

5., 义愤填膺的战士们,纷纷递交申请书,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向美国侵略者讨还血债!不久,彭长松所在部队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AI解释


词语“民志”的意思是指民众的意愿或者民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民志”的解释为:“民志,民心也。谓民心所向,志向也。”

出处:

“民志”一词在《诗经》中就有出现,如《诗经·小雅·鹿鸣》中有“民志如一,天下归心”之句。

同义词:

民意、民心、民情、众志

反义词:

暴政、苛政、民怨、民愤

相关词语:

民意测验、民心工程、民情日记、众志成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虽然“民志”这个词语本身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用它来比喻或者引申出一些故事。例如,在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普遍支持某项政策或领导人时,可以用“民志如一”来形容。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次疫情中,全国上下一心,体现了民志如一的精神,共同抗击疫情,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