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zhì

旌帜


拼音jīng zhì
注音ㄐ一ㄥ ㄓˋ

繁体旌幟

旌帜

词语解释

旌帜[ jīng zhì ]

⒈  旗帜。

引证解释

⒈  旗帜。

《后汉书·刘盆子传》:“寳 从后悉拔 赤眉 旌帜,更立己幡旗。”
《新唐书·令狐綯传》:“时 浙西 杜审权 使票将 翟行约 率千兵与 湘 会,未至而 湘 覆,贼伪建 淮南 旌帜诱之,亦皆陷。”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门旗开处,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旛,四方五斗旌帜。”

分字解释


※ "旌帜"的意思解释、旌帜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旌帜”的意思:

“旌帜”是指旗帜,通常用来指代军队、国家或某个组织、团体的象征。它既可以指实物旗帜,也可以比喻某种思想、理念或主张的标志。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旌”字条解释:“旌,旗也,所以表众,所以指麾也。”,“帜”字条解释:“帜,旗也,所以表众,所以指麾也。”综合来看,康熙字典认为旌和帜都是旗帜的意思,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出处:

“旌帜”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大雅·文王》篇:“旌旗蔽日,鼓瑟吹笙。”这里的旌旗就是指旗帜。

同义词:

旗帜、军旗、战旗、旗号、旗幡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无旗”。

相关词语:

旌旗、旌麾、旌节、旌旗蔽日、旌旗猎猎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旌帜”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上的事件。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北伐中曾以“旌旗蔽日”来形容军队的壮观景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庆祝国庆的阅兵式上,五彩缤纷的旌帜在阳光下猎猎作响,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