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御试


拼音yù shì
注音ㄩˋ ㄕˋ

繁体御試

御试

词语解释

御试[ yù shì ]

⒈  殿试。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内考试贡举之士。

引证解释

⒈  殿试。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内考试贡举之士。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时 庠(黄庠 )以疾不能就御试,旣愈,陈述於贡院。”
《宋史·选举志一》:“自来御试赋题,皆士人尝拟作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旂音》:“康熙 己未,御试博学鸿儒, 施愚山 侍讲卷阁拟一等,上亲閲定名。”

分字解释


※ "御试"的意思解释、御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御试”的意思:

“御试”是指古代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这种考试通常是对进士的选拔,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御试”的解释为:“御试,皇帝亲自试士也。”

出处:

“御试”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记载,但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特定术语,则是在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成熟后逐渐形成。

同义词:

亲试

皇试

反义词:

废试

撤试

相关词语:

科举

进士

乡试

会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御试”的一个著名典故是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据说,李世民为了选拔人才,亲自主持了御试,并规定只有通过御试的进士才能进入朝廷任职。这个故事体现了皇帝对人才的重视,也反映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公正性。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只有通过御试的进士才有资格进入朝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