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ǎn

典吏


拼音diǎn lì
注音ㄉ一ㄢˇ ㄌ一ˋ

典吏

词语解释

典吏[ diǎn lì ]

⒈  主管的官吏。

⒉  吏员的通称。清代司、道、府、厅、州、县的吏员都叫典吏。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八曰吏”注。

引证解释

⒈  主管的官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蜀 中诸州百姓所以逃亡者,实缘官人贪暴,不奉国法;典吏游容,因此侵渔。”

⒉  吏员的通称。 清 代司、道、府、厅、州、县的吏员都叫典吏。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八曰吏”注。

分字解释


※ "典吏"的意思解释、典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典吏”的意思:

“典吏”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管理文书、档案、财务等事务,相当于现代的文书管理员或档案保管员。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典吏”被解释为“掌文书之官,亦称文书吏”。

出处:

“典吏”这一官职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在秦汉时期,典吏作为官职逐渐形成并沿用。

同义词:

文书吏

文官

官吏

反义词:

侠士

武官

闲散人

相关词语:

文书

档案

官府

官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学中,有关“典吏”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想象,在古代,典吏作为官府中的文书管理员,可能会涉及到许多处理文书、档案的趣事,甚至可能成为某些历史小说或武侠小说中的角色。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那位勤奋的典吏,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文书,整理档案,确保官府的运作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