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的成语故事


连篇累牍

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

基本解释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出处《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连篇累牍的典故

李愕;字士恢,隋文帝时任治书侍御史,很有辩才,文章也写得很好。他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常常华而不实,决定上书给隋文帝,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文风。主意打定,他就着手去写。李愕的《请正文体书》终于写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书中从魏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谈到了他们祟尚文辞,不重视为君之道,只注重文辞华丽的雕虫小技,下面的人跟着他们,在文辞华丽上大做文章,渐渐形成风格,给后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及危害,望当今皇上能出政令改变文风。,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清楚了,第二天,他就把奏章递了上去。

隋文帝阅了李得的奏章,不住地点头,当看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时,心想;李愕说得对呀,现在的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谈来谈去,都离不开吟风弄月,真是又长又累赘。这样下去,世俗无论贵贱贤愚,都去吟咏风花雪月,崇尚绔丽文风,追逐功名利禄,可怎么得了哇!于是他下令说:“把李愕的奏章颂示天下”。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风,定严加追究。”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连篇累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醋海翻波
识文断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拨云见日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多才多艺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自我批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黄台之瓜 《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青山绿水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缘悭分浅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杨柳依依